close

st01自閉症的非慣性語言行為   語言治療師  楊志翔

您的孩子是不是常常出現:
1.在不同的時空情境中一直重複者同樣的話語。
2.不斷重複別人對他說的話,即不當的仿說。
3.常常喃喃自語,或重複一些以前聽過的話或兒歌,而所代表的真正的意義又讓人不得而知。
4.不斷地問問題

那孩子可能是出現了自閉症的非慣性語言行為,讓我們來告訴你可能碰到的問題與因應的策略吧!
 

圖片來源: http://www.mababy.com/Uploads/ContentsImages/default/11b0ff22-a4b6-4d46-b9e8-ce3bca1b31fc.jpg


非慣性語言行為的特質

有口語的自閉症個案有著不同的「非慣例性語言」,常見的包括:

1.在不同的時空情境中一直重複者同樣的話語。
例如:小明和爸媽出門的時候,碰到李先生時說了一句:「你很帥」;中午吃飯的時候即使李先生不在,小明還是說了一句:「你很帥」;晚上媽媽幫他洗澡的時候,小明仍舊說:「你很帥」。

自閉症幼童在不同溝通情境中重複使用相同的聲音、單字、語詞或是同樣的一段話。這些相同的話語可能代表相同的語意或是不同的意思,也可能表示不同的溝通意圖,端視溝通情境及自閉症兒童之個別差異。

 

2.不斷重複別人對他說的話,即不當的仿說。
例如:小華和叔叔、阿姨一起走在路上。st1-2
叔叔:你要不要去吃麥當勞?
小華:要不要去吃麥當勞?
阿姨:叔叔問你要不要去吃麥當勞?
小華:叔叔問去吃麥當勞?
叔叔:妳不說我不知道呀!!
小華:不知道呀!!

自閉症兒童重複的話可能是對話中其中的幾個語詞,或是後半句甚至是完完整整的一句,有人說這種情形就像鸚鵡一樣,又稱為"鸚鵡式仿說"(圖片來源:https://www.muzik-online.com/files/article/2012122711272713.jpg

 

3.常常喃喃自語,或重複一些以前聽過的話或兒歌,而所代表的真正的意義又讓人不得而知。
例如:小珍拿著一個洋娃娃說:「洋娃娃吃飯」,但上廁所的時候、吃飯的時候、放
學的時候也都不斷地重複說:「洋娃娃吃飯」。
雖然話語詞內容一樣,但是所使用的音調會有高低起伏的變化。

 

4.不斷地問問題。

例如:小如和治療師兩人在治療室作治療
在互動時,提問的時機常不適當,有時又自問自答,即使旁人已經針對回答問題,卻仍舊不停的問問題。

 

非慣性語言行為的意義

       非慣性語言行為有什麼溝通意義呢?我們可以從語言發展的意義和溝通功能上的意義這兩方面來說。有多位學者認為非慣性語言行為是個人溝通系統的一部分,它所具備的溝通功能其實與慣例性口語一樣豐富,而且被視為是銜接無口語到慣例性口語表達能力間過渡的階段。但是對自閉症的兒童而言,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有可能都停留在使用非慣性語言行為的階段。st1-3

        很多人在知道了這一點之後常會質疑,既然如此,那麼辛苦的訓練自閉症孩子說話又有什麼用呢?因為無論再怎麼努力他們都可能停留在非慣性語言行為的階段,但是不要忘記「非慣性語言行為」是有溝通上的意義的,如果陪伴者多一些了解,觀察當時的溝通情境及其溝通意圖,非慣性語言行為也可以是一個有用又有效的溝通方式。

(圖片來源:http://wikicomic.com/system/images/1920/original/img1.jpg

 

非慣性語言行為的溝通功能

非慣性語言行為在語言溝通的互動行為中是有幾種不同的功能,包括:

1. 提出要求/表達意願的溝通功能
例如:要求東西物品、要求參與活動、表示拒絕、要求協助或希望獲得允許等。

2.
社交互動的溝通功能
例如:與人互動做情感交流、描述生活事件、尋求注意關心等。

3.
參與互動與合作的溝通功能
例如:想要得知消息或發洩情緒
筆者與自閉症兒童的相處過程中,他們也會表現出這些相關的溝通行為,但是他們的父母卻不瞭解其溝通的意圖,而造成彼此溝通上的困擾。

        舉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我有一個語言團體課的學生,有次下課後,因為她的媽媽要晚一點來接她,而在等待的時間裡個案顯得很不安,當我經過她身邊時她說:「我的東西都收好了」,當我第二次經過時她又再說一遍:「我的東西都收好了」,隨著時間愈來愈晚,在每一個大人經過她身邊時,她都會說:「我的東西收好了」,雖然她每次說的都是同一句話,但每一次所使用的語調和語氣卻是越來越快速,越來越高亢,越來越緊張。當她這麼說時,其他老師都會對她回應說:「嗯,很好! 你把東西都收好了」,可是她卻越來越生氣甚至一邊哭一邊說:「我的東西都收好了」,(其實,個案就是使用非慣例性語言,而其表達的意圖是『我要回家』或是『媽媽為什麼還不來』的溝通訊息)。當我們瞭解個案的意圖,我們花了一些時間陪她,安撫她一下,然後對她說:「我的媽媽還沒來,我想回家」。過一會兒,當我再回到她身邊時,她說:「我想回家,媽媽還沒來」;於是,利用這個情境,我再教她:「下課了,我想回家,媽媽還沒來,我坐著等媽媽,我乖乖,我不哭」,慢慢的,個案重複著我對她說的話,她的情緒也明顯的平撫了很多。

        從這個小女生的語言所顯現出來的語言特性和互動的例子上,我們可以知道他們使用非慣性語言行為,做了多種溝通的訊息傳達──她想回家,她很緊張,她想媽媽,她很孤單等等,可是大人會忽略掉這些訊息而做錯誤回應,導致個案在溝通時受挫,而影響情緒和互動關係。

        因此,當我們面對使用非慣性語言行為來做互動的個案時,我們不應只從語言表面意思去瞭解,而是應該解讀整個溝通互動的訊息與意圖,才能與個案作有效溝通。也就是說,與自閉症個案互動時,我們應仔細觀察個案在互動時所使用的非語言線索和情境的判讀,並以同理的角度去體會他們的感受,試著以他們的角度發言,讓他們在與我們的互動中得到應有的尊重及滿足互動需求,並獲得成功的互動經驗

 

自閉症個案之互動策略

在與自閉症個案互動策略的應用,提供兩種方式讓大家做參考:st1-5


1.
在一對一的互動情境:當大人(治療師、老師、家長)和個案在一對一的互動情境下,大人需要觀察小朋友在環境中所展現出的非語言線索,以他的角度做出發點,替他說一些話語提供他做仿說;當個案針對某些情境可以使用仿說的語言表達時,我們就應該將仿說的內容多做變化,像是語句長度的增加、相同語意的語詞使用,以避免個案使用過於僵化的仿說語詞來表達。(圖片來源:http://pic.pimg.tw/ncf2010/1363070594-2458424814_n.jpg

 

2.在多對一的互動情境:當大人有二人以上,而小朋友一人的時候,可採取一個大人以個案情境及角度來讓個案仿說,另一個大人則做為溝通互動的對象,與個案做符合情境的的語言互動;這些互動的練習,可以依據學校單元或治療目標去做不同設計,讓個案模仿學習身邊那一位大人的互動方式及所使用的口語,增加他與人互動的經驗並累積其語言溝通的內容。

<資料來源整理自王道偉語言治療師>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力康健康運動機構 的頭像
    力康健康運動機構

    力康健康管理中心/內湖力康/萬隆力康/汐止力健

    力康健康運動機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