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覺防禦的介紹與治療方式
- 個案小故事
剛上幼稚園的彬彬,因為對於同儕的互動較少,到幼稚園後無法適應團體生活,大多時候會選擇離開團體獨自遊戲,在情緒上也較不穩定,時常會有大哭的情況發生,在幼稚園老師的建議下來到診所接受職能治療師的評估;家長表示,彬彬從小就有較多的情緒反應,對於「洗澡」也是非常排斥的,常常需要爸媽威脅利誘下才能夠乖乖就範;遇到親朋好友要撫摸或擁抱時,彬彬則會有抗拒的表現。媽媽覺得非常奇怪,一個看起來好好的小朋友,為什麼會有與其他小朋友相差甚遠的表現呢?其實以上家長敘述的情況都顯示出,小朋友有「觸覺防禦」上的困擾。
- 觸覺防禦小朋友會出現的狀況
1.不喜歡洗澡、洗頭、修指甲。
2.會有過份防禦打人、推人的動作。
3.較怕熱、怕癢、在意衣服後面的標籤。
4.耳朵抑制聲音功能弱 --容易注意微小聲音。
5.情緒不穩定容易莫名哭鬧、動怒。
6.很固執、偏執、拒絕學習新事物。
7.較怕生、黏親人、依賴感重。
8.不專心、容易分心。
9.到人多地方想離開。
10.偏食、挑食。
- 觸覺防禦介紹
「觸覺」在所有感覺系統中,算是最早、最重要且最基本的感覺之一,對於剛出生的嬰兒來說,觸覺幫助他們尋找到母親的乳房來獲得養分、遠離危險及保護自子,觸覺更協助他們開始認識這個世界;之後更對於小朋友的精細動作、手眼協調、情緒甚至是人際關係有著重大的影響。 而觸覺防禦的小朋友則是在這如此重要的環節發生了問題,觸覺防禦的小朋友在某種或特定的「觸覺」感覺登錄上比一般人還高,對於一般人可以接受的觸覺刺激會覺得不舒服、難受、甚至很痛苦,。因此這樣的孩子從小情緒會較不穩定,因為有太多的刺激會使他有情緒上的反應。
- 觸覺防禦的治療方式
對於這樣的小朋友會較沒有安全感,情緒起伏也會較大,因此,當家長處理這樣的問題時,就需要更加的有耐心,一開始可以讓小朋友自己去控制要獲得怎麼樣的觸覺、強度、頻率,慢慢的從孩子還可以接受的感覺來減少孩子觸覺上的過分敏感;包括讓小朋友自己洗澡、洗頭、用梳子梳頭,或是讓小朋友更熟悉更多種的觸覺刺激,像是讓孩子赤腳在不同材質的平面上走路、用棉被將孩子包住翻滾、玩綠豆或沙子等等,都可以讓孩子在觸覺上有更多的經驗並加速大腦在觸覺上的整合。
市面上也有販賣所謂的「觸覺刷」(如圖),讓小朋友在固定的時間給予特定的觸覺刺激,但也並不是每一個小朋友都能接受這樣的觸覺刺激,因為每一位有觸覺防禦的孩童的情況不盡相同。因此,當孩子有觸覺上的困擾或是無法確定孩子的問題時,還是建議家長尋求醫院或復健科診所接受職能治療師較詳細的評估與檢查。
同步發佈於 力健.tw 更多親職教養資訊歡迎到網站參觀喲!
粉絲團 力健復建科診所